鋼鐵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。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完整、最大規模的鋼鐵工業體系,主體工藝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創新發展能力和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均顯著提升,但行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,期間經歷了多次不同程度的下行歷程。
自上世紀90年代我國鋼材價格逐步市場化以來,鋼鐵行業發展大體經歷了五次典型的下行歷程,成因與應對措施各有側重,但都經受住考驗,并有一定程度提升。筆者就五次典型的下行歷程成因和應對措施進行分析,以期對當前正處于第六次下行周期的鋼鐵行業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。
一、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五次典型下行成因與應對分析
(一)第一次下行(1993年7月-2001年12月):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,價格秩序重構、低水平項目重復建設、不規范競爭,疊加亞洲金融危機和進口沖擊,鋼材價格持續下跌。
二、我國鋼鐵行業已進入第六次下行周期
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,發達經濟體普遍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來提振本土經濟,但也給后續通脹危機埋下隱患。2021年,全球經濟增速放緩、國外通脹危機不斷累積、能源供需缺口逐漸增大,導致包括鋼材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。
2021年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同樣出現較大幅度波動。當年行業利潤達3524億元(鋼協會員企業利潤),創歷史新高,但12月全行業虧損;鋼材八大品種平均價格從1月份的4870元/噸大幅上漲至5月份的6139元/噸 (其中5月第二周高達6744元/噸),后又在12月降至5235元/噸。11月份,受疫情、能耗雙控特別是地產“暴雷”影響,鋼材需求銳減,價格也從10月份的6065元/噸快速降至5422元/噸,由此開啟本輪下行通道。
之所以認為行業進入了下行通道或下行周期,主要原因是占鋼材消費比重近35%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趨于飽和,很難再維持近年來建筑鋼材消費水平,更難提供消費增量,除非有重大調整(如快速大規模推行鋼結構建筑),鋼材消費量、價格和效益的較大幅度增長短期內已經不具備支撐條件。
2022年以來,地緣政治沖突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下行壓力,主要發達經濟體掀起加息潮對抗通脹,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下滑,鋼材需求明顯萎縮,但原燃料采購成本較長時間處于高位,特別是焦炭已經成為又一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。鋼鐵市場呈現供給減量、需求收縮、成本上漲、利潤下滑等特征,鋼材價格持續下行。總體看,今年鋼鐵行業已經度過最艱難的7月份,8月份實現小幅抬頭,9月份進一步回升,全年將保持盈利,但下行趨勢沒有改變。考慮到疫情、地緣政治、置換產能逐步落地等因素,明年如無重大利好,鋼鐵行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。
三、應對策略探討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,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。當前中國鋼鐵工業正處于高質量轉型發展關鍵時期,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全球性的,但也蘊含著無限發展機遇,是中國鋼鐵工業引領全球必須要攻克的難關,需要政府、行業和企業勠力同心,共同應對新形勢、新挑戰,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。
(一)政府層面
一是繼續實施產能產量雙控,積極探索調控新方式。如暢通產能指標、產量指標、能耗指標等要素流動通道,優化要素資源配置,支撐我國統一大市場建設;引導底單外產能、統計外產量合規化或有序退出;適時引入合理產能利用率指標,從產量端緩解批建不符等建設端監管困境等。
二是進一步鼓勵支持優勢企業加快兼并重組步伐,包括跨區域、跨行業、跨所有制及產業鏈重組,大幅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促進產業鏈耦合發展,促進優質要素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,發揮更大的重組整合協同效應。
三是加強原燃料保供穩價力度,如進一步加強國產鐵礦石和廢鋼資源保障,適度放開焦煤企業限產管理。
四是鼓勵高端產品出口,充分發揮中國鋼鐵產品競爭力優勢,穩定并提升高端產品全球市場份額。
五是優化鋼材消費結構,推動產業鏈綠色協同發展。如大規模推行鋼結構建筑,經初步測算,若考慮80%新增公路橋梁和70%房屋采用鋼結構,年用鋼增量將達到億噸量級(基于2021年數據測算)。
(二)行業層面
一是充分發揮標準的基礎性、引領性作用,推動下游行業廣泛引用鋼鐵行業相關標準,暢通鋼鐵應用通道。
二是加快推動鋼鐵材料替代,如鋼制公共設施、家具、餐具等,也包括鋼結構建筑。
三是組織協調產業鏈各方,加強鋼鐵材料基礎和應用研究,促進關鍵共性技術、新材料研發、高端裝備等實現重大突破。
四是堅定信心,保持戰略定力,堅持高質量發展,持續推動鋼行業能效提升、智能制造、綠色低碳等重點工作。
(三)企業層面
一是以極致能效為主線,開展技術創新、產線升級、管理優化等相關工作,實現節能降碳協同發展。
二是充分把握下行期的發展機遇強身健體。不同于上行期企業要積極生產和固本培元,下行期側重于降本增效、技改升級、兼并重組等,如2015年建龍集團成功整合500萬噸規模的山西海鑫鋼鐵集團。
三是以拓展生存空間為導向,及時謀劃轉型突破提升。如傳統建筑用鋼(鋼筋和線材)需求下降,相關企業須及時調整發展戰略。
四是積極推進數字化、智能化進程,進一步提升企業生產效率、管控能力和產品質量,逐步建立卓越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。
五是堅持“三定三不要”1原則,積極應對,在市場沖擊中獲得新的成長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四、結語
“十四五”我國鋼鐵行業已經進入新一輪下行周期,但下行深度和周期長度都不會超過“十二五”時期。經過“十三五”以來持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鋼鐵行業競爭力和抗壓、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,應對行業下行的經驗更為豐富,資金儲備更為充足,為行業化危為機、走出困境贏得抓手,釋放更多的時間和空間。全行業應保持戰略定力,堅定不移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注1:“三定三不要”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、執行會長何文波基于當前市場形勢,向行業推薦的經營原則:即以銷定產,不要把現金變成庫存;以效定產,不要產生經營性“失血”;以現定銷,不要把現金變成應收款。